新闻中心
03月
2025
时政新闻眼丨习赴云南丽江考察关注这座名城的“古与今”
△木府的建筑在明代汉族的建筑风格基础上,融入了纳西族、白族的工艺风格。(总台央视记者史伟拍摄)
说,这里的文化、风光、民俗都非常吸引人★◆◆◆■■,文旅融合促进了经济发展。文旅产业要走一条持续★■◆★、健康的发展之路。希望你们的生活幸福安康,就像纳西族的大姓“和”姓一样,和和美美。
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里,绽放“现代”之花、“特产”之花、■◆◆■“共富★■”之花,也是民族团结进步之花。丽江古城■◆■★■★,汲古润今,师古开新,民族文化和合共生■◆■◆,赓续历史文脉◆◆■◆■,谱写当代华章◆■■★★。一座名城的■◆“古与今◆■★◆★”,正折射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。
2013年4月,赴海南考察时■◆■★★■,也看了当地的花卉产业。在亚龙湾兰德玫瑰风情产业园,说,要“使热带特色农业真正成为优势产业和海南经济的一张王牌”■◆。
去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前夕,专门回信勉励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◆◆■★◆。他深情寄语◆★★■:“各族人民都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★★★■■、融入血液,共守祖国疆土◆★◆◆★、共建美好家园,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。”
在去年9月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,指出■★★★,推进中国式现代化■★、实现共同富裕,一个民族都不能少。要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,促进各地区在经济上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、融为一体■◆■■■■,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。
千年文脉赓续绵延◆■★■,灿烂文明生生不息。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保护好、传承好、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,就是对历史负责、对人民负责。
除了花卉种植,园区还集冷链物流★■◆◆◆■、休闲观光、立体销售于一体,并拓展了玫瑰精油、香料香薰■■◆、鲜花食品等加工线★■★★■◆。依托附近的丽江机场,这里的鲜切花等产品可以空运直达北上广等城市,实现36个小时内送达■★★◆■◆。产品还销往日本■■◆■、越南、俄罗斯等国家。
◆■■◆“云南十八怪◆■◆,鲜花四季开不败◆■。★◆” 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,让云南有了“植物王国”■◆◆◆■“世界花园”的美誉★★◆■◆◆,催生了美丽的“鲜花经济”。多年来,云南的鲜切花产量稳居全国第一。在丽江古城区,就有一片上千亩的花海。
从贵州的肇兴侗寨,到云南的丽江古城,习今年全国两会后的首次地方考察,体现出了对民族地区群众的深情牵挂◆★★。
云南丽江古城、山西平遥古城,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。
结束贵州考察之后★◆◆◆◆★,习步履不停◆■★,转赴云南。3月19日下午,来到位于云南北部的丽江市,先后考察了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和丽江古城。
3月的丽江,一场瑞雪悄然而至。当冬的余韵遇上春的序曲★◆★,更让人感受到满目的生机和希望◆★◆■◆■。
建好“百花”园,做好◆★■■“花◆◆★■”文章。得益于◆★◆★◆■“鲜花经济”的发展,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,芬芳产业绽放出“幸福花”★■■★。
这是时隔五年后,再次踏上云岭大地。在丽江■■,重点关注了什么?背后又有哪些深层次的考量◆■?《时政新闻眼》为你解读★◆★◆■。
2022年1月,在平遥古城考察时说,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,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,也属于子孙万代。他强调◆■■◆◆,要敬畏历史、敬畏文化、敬畏生态。
丽江不仅有山水之美、鲜花之艳◆★★★◆■,更有人文之盛★★、古城之韵。当天下午,习离开现代花卉产业园后,来到10公里外的丽江古城★◆◆★。
丽江古城堪称“建筑大观园”。古城的建筑融汉、白■■◆◆■★、彝■★、藏、纳西等民族精华为一体,彰显了古人的智慧和匠心,更是各民族同胞和谐共居的见证。目前■◆■◆★◆,仍有40多个民族在这里生活。
在丽江古城,重点了解当地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★★◆■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情况■◆◆◆,不时停下脚步同当地居民和沿途游客交流。
在这里★◆◆★■,重点了解当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等情况。当地村民告诉,在这里工作★◆,现在一个月收入4000多元★■★,旺季可达7000多元。说,你们这个事业搞得很兴旺★★◆★★■,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。祝你们的生活像花儿一样美◆★!
木氏土司曾在丽江大力推行中华文化,兼收并蓄其他民族文化,使各民族文化在丽江交相辉映。如今★■■,木府已成为丽江古城文化地标之一,成为丽江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和民族团结进步的展示平台■★■。
前两次赴云南考察时,要求云南正确认识和把握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,强调云南要建设“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■■◆■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■■◆◆”◆◆★★◆■,足见云南做好民族工作的地位之著■◆★★■◆、分量之重。
这些年◆■■,每到地方考察,特色产业是他的关注重点。他曾指出,■★“产业是发展的根基,产业兴旺◆■■★,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■◆★■◆■。”◆■“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◆★■■★。”
古城悠悠,文脉流传★■◆■★。早在福建工作期间★■★◆■★,就深入思考“古与今■★◆■★◆”等辩证关系。他说,“我们认为◆■◆★,保护古城是与发展现代化相一致的,应当把古城的保护、建设和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。★■”
在去年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,习指出,■★■★◆★“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所孕育的伟大祖国、伟大民族★■■■,永远是全体中华儿女最深沉■◆■■★、最持久的情感所系。”
从打赢脱贫攻坚战★■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到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,“一个民族都不能少”是鲜明的中国宣示。
智能温室大棚里◆◆◆,花开正艳。置身于此★■■◆,宛若踏入花的海洋。这里种植着玫瑰鲜切花约34万平方米、48个品种★◆,年产量3956万枝◆◆;彩色马蹄莲约1万平方米、18个品种,年产量90万枝,是全国最大的温室彩色马蹄莲种植基地◆★。
在古城的建筑中★■■★,木府作为丽江木氏土司的府邸,尤为引人瞩目。它始建于明代,历经多次扩建和修缮,形成了由木牌坊★★◆■■■、石牌坊、议事厅、万卷楼、护法殿等组成的建筑群。
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、盛于明清,至今有800多年历史,是全国唯一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,包括大研古城、白沙民居建筑群◆■★★■◆、束河民居建筑群等。1997年12月,丽江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
△木府里的万卷楼是木氏土司的藏书楼,被誉为“集两千年文化遗产之精粹★★◆■◆”。(总台央视记者陆泓宇拍摄)
就在赴丽江的前一天,在听取贵州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★◆★,要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,培育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。
这座花卉产业园,现代气息十足,科技感扑面而来★◆■★。园区里的智能温室■■,全部采用无土栽培技术,水肥一体自动化设施覆盖率达到85%以上。科技赋能◆■、智能化生产◆■,保证了鲜花A级以上优质率超过70%。
金沙江古称丽江,丽江古城因地处金沙江的江湾而得名◆★■■■■。800多年前,纳西族先民聚于玉龙雪山下,建造屋舍,开垦农田。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,丽江古城形成了几千座民居院落散落分布的建筑群。
乡村要振兴,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◆★■■■◆。放眼全国◆◆■★★★,各地立足本地资源禀赋■◆,“靠山唱山歌,靠海念海经◆★★■◆”,“百花齐放”的乡村产业振兴新图景正在展现。